放眼整个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父,美国的国父是乔治华盛顿,菲律宾的国父则是黎刹,古巴的国父是塞斯佩德斯,土耳其的国父则是凯末尔,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国家或政权的创立者,起到了重要的开端作用。
基于这些认识,网上曾掀起了对于我国“国父”问题的议论,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孙中山先生,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毛泽东主席,其实从具体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对于孙中山称呼的变化
“国父”这一称呼,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在形容孙中山先生,他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最先提出了驱除大陆恢复中华的民族独立观念,简单来说,当时孙中山的思想为后续中国的革命划定了大致的方向。
在树立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之后,四万万中国人才有了盼头,所以孙中山先生是受到不同革命党派以及各种组织的敬仰和爱戴的,尤其是他亲手所创建的国民党,一度为孙中山赋予了国父,总理和先生的称号。
这种叫法不仅仅是对国家领袖的崇拜,在时代的演进过程之中,这个尊称已经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标志,甚至是符号。
孙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他虽然拥有革命的思想,但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是处于背离状态的,在满清政府统治末期,想要将其推翻,势必会遭到多方面的追杀。
所以当时的孙中山用了不少的名字,“中山”只是其诸多通用名之中的一个,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在同盟会内部都沿用了这一称呼,尤其是在国民党建立之后,一些党内的元老都习惯以中山先生为开头进行书信往来。
久而久之,这一称呼成了传播最广泛的一个。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国民党理事长中华革命党总理军政府大元帅等多种职位,当时的人们习惯称职务,但像孙中山先生这样身兼数职的,怎么去称呼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一般国民政府内的工作人员都会根据自己所在的部门职务,对孙中山先生采用不同的称呼,有的人会直接将他称之为大总统,也有人会将他称之为大元帅,还有人会直接叫他总裁。
而转眼到敌对势力,对孙中山先生的称呼又会发生变化,对于国内的先进分子来说,孙中山是领袖,是先驱,但对于清政府而言,孙中山和其所创建的国民党都是反叛组织,所以不会用先生或者主席等称呼,而是直接称之为孙文,政治对手甚至会将孙中山称之为孙大炮。
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胡适发表了一篇论文,纵观全文,但凡是提到孙中山的,都会以中山先生作为称呼,这是一种态度上的变化,因为在此之前,胡适会直接将孙中山先生称之为孙文。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它称之为中山先生或者孙中山先生,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一直都在使用中山先生的称呼,在其去世之后所发表的悼文之中也沿用了这一叫法。
后来李大钊在自己所发表的《挽孙中山联》中将孙中山称之为“建国山斗”,算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充分肯定了孙中山的伟大贡献,李大钊明确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甚至是他的仇敌,没有一个不承认的。
国父尊称的由来
其实中国人对国父这一词并不陌生,早在民国初年,报刊上就曾刊登过美国国父华盛顿,至于对孙中山先生国父的称呼,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来自于他去世之后,其实这种认知是并不正确,毕竟这一称呼早在他离世之前就已经出现。
1924年7月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青年党员大会之前,曾宣读过一份宣言,大致内容说到“吾党总理中山先生,它拥有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坚定的宗旨,即使相比于俄罗斯的列宁和土耳其的凯末尔也毫不逊色”,这是首次对孙中山是国父这一称呼。
虽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国民党的影响,吸纳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革命队伍之中,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于当时孙中山被称为国父这一事件并没有太多的反应,此后直到孙中山先生去世,也没有人再引用过这一称呼。
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国富这一叫法只存在一个小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影响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之后的一两个月之内,全国各地一些海外华侨都集中举行了大规模的追悼活动,从这个时候开始,各种公开场合才有了国父这一称呼,随后这一词汇变成了孙中山先生的尊称,并逐渐变成普遍现象。
但由于当时的组织众多相对比较混乱,所以始终没能找出究竟是哪一个团体或组织第首次提出了国父这一尊称,但可以明确的是,在之后对孙中山先生的追悼活动之中,各种电函挽联以及文章都开始大量使用国父这种称呼。
足以证明这个叫法开始被国民甚至是海外华侨所接受。
而真正获得官方认证是在1928年,当时的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之后,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奉安大典,在相关的文书之中,除了对孙中山先生使用总理的称呼之外,也普遍使用了国父一词。
从这个时候开始,孙中山在事实上被赋予国父这一头衔,并且相比于当时的小范围传播,这时候的国民党已经基本掌控了全国的政局,只不过由于社会背景特殊,国内战争四起,国民党最开始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将国父的尊称确定下来。
1939年,国民党的五届六中全会在重庆召开之后12位元老提议,赋予孙中山国父这一称号,来年4月发布政令,从此便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孙中山先生国父的尊称。
这就会导致出现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汉奸汪精卫就曾为了扩大影响力而称自己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虽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但这些人在当了汉奸之后,依然承认孙中山的国父地位。
关于称呼的争议
对于究竟谁是中国国父的这一称呼,在近些年产生了很多争议,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国父应当是国家的缔造者,当时的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被称之为国父,主要是因为他建立了中华民主共和国。
尽管当时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但的确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全新的政权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孙中山先生作为国家的缔造者以及政党和军队的创建者,被称之为国父,当然没有二话。
但需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所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一直存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之后,建立了新中国政权,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也意味着与旧时代的割裂。
中华民国不复存在,同时也意味着国父的称呼成为过去式,而新中国的党政军创立者,应该是毛泽东,他的贡献甚至要远超孙中山国父的范畴,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如今的国父应当是毛主席。
提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讨论,因为孙中山先生国父的称呼是以国民党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是在当时国民之间获得普遍认可的存在。
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并没有国父这一说法,即使有人将毛主席称之为国父,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崇拜和敬仰所导致,作为新中国的建立者和后续的建设者,毛主席的贡献更大,只是新中国从来没有国父这一说法,也没有哪条法律做如此规定。
所以国父依然是孙中山先生,而且此时的新中国对他特别尊重,因为李大钊先生在很早之前就明确说过,是中山主义所指导的中国革命的成功,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甚至影响到了欧洲和整个世界。
之所以保留孙中山先生国父的称号,是因为他首次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局面,并且持续倡导革命运动,号召现时全国革命运动,足以称之为中国革命的导师。
也就是说如今的新中国同样认同当年国民政府所赋予中山先生的国父这一称号,在每年的大型传统节日,天安门广场还会放上孙中山先生的巨大画像来供人们敬仰。
因为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新时期的我们应当肩负起先辈未曾完成的伟大使命,努力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国的国父是谁?毋庸置疑,因为没有争论的必要,孙中山先生的地位以及尊称在很早就已经确定下来,而且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并没有改变这一观点,所以答案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梦蝶.孙中山“国父”之称的由来[J].岭南文史,1993,(03):57.
[2]林友华.孙中山的“国父”尊号考[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03):49-50.
[3]虞德亮.国父风范两岸景仰[J].台声,2002,(11):20-21.
配资炒股网站就.十大优质配资平台.中国股票配资网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